28圈网页版:击剑小将姜鑫瑞,比赛让我更加自信 场上只能靠自己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一位身材瘦高、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防守,连续击败多名强手,最终摘得银牌,这位来自江苏的小将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每次比赛都让我28圈官网更加自信,站在剑道上,我明白只能依靠自己。”
从小好动到击剑新星
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当时7岁的他在学校课外活动日第一次接触到这项运动。“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击剑服和面罩,感觉特别酷。”回忆起最初的情景,28圈中文官网姜鑫瑞眼中依然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的启蒙教练李教练告诉记者:“鑫瑞刚来的时候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他有两大优势:一是专注力超乎同龄人,二是善于思考,很多小选手只是机械地完成动作,而他总是会问‘为什么这个动作要这样做’。”
训练中的姜鑫瑞有着超乎年龄的毅力,每周五次训练,他从不缺席,即使是节假日,他也常常请求父亲带他到俱乐部加练。“有时候我看到他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但他还是会坚持完成所有训练内容。”姜鑫瑞的父亲说道。
比赛中的成长与蜕变
去年以来,姜鑫瑞开始参加各类击剑比赛,从最初的一轮游到后来能够进入前八,再到这次锦标赛的亚军,他的进步有目共睹。
本次锦标赛中,姜鑫瑞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他面对去年冠军得主,在7-10落后的不利情况下连追5剑,最终以12-10逆转取胜,赛点那一剑,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漂亮的进攻动作,准确击中对手有效部位。
“那一刻我什么都没想,就是按照平时训练的那样去做。”姜鑫瑞回忆道,“下场后教练告诉我,这就是自信的表现。”
半决赛中,他再次遭遇强敌——来自上海的一位种子选手,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比分交替上升,14-14平的关键时刻,姜鑫瑞深呼吸一次,然后果断出击,以一记精准的刺击结束战斗。
“我很紧张,但我知道对手也一样紧张,这时候谁更相信自己,谁就能赢。”姜鑫瑞分享着他的比赛心得。
场上只能靠自己
尽管有教练在场边指导,有家长在看台加油,但姜鑫瑞深知,真正站在剑道上时,只能依靠自己。
“比赛开始后,所有声音都会消失,我眼中只有对手和我的剑。”姜鑫瑞描述着他在场上的状态,“每一次交锋都是瞬间决策,没有时间犹豫,我必须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
这种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体现在赛场上,也延伸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姜鑫瑞的班主任老师表示:“鑫瑞在班级里是学习小组长,总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他不会立即求助,而是先自己想办法。”
心理专家认为,击剑运动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决策能力有显著帮助。“击剑被称为‘物理象棋’,要求选手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战术决策,这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抗压能力。”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教授陈明华解释道。
平衡学业与训练
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姜鑫瑞面临着学业与训练的双重压力,但他不仅击剑成绩出色,学习成绩也在班级名列前茅。
“时间是挤出来的。”当被问如何平衡两者时,姜鑫瑞展示了他的日程表:每天放学后训练两小时,晚上则专心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击剑让我更加专注,学习时我不会分心,效率自然就高了。”
姜鑫瑞的父亲补充道:“我们从不因为击剑训练而放松对他的学习要求,相反,我们约定如果成绩下降,就需要减少训练时间,这反而激励他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
未来的梦想
谈到未来,姜鑫瑞目标明确:“我希望能够进入省队,然后是国家队,最终站在奥运赛场上。”他清楚地知道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他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一切困难。
国家击剑队前队员、现役教练张亮评价道:“姜鑫瑞这个年龄段的选手,技术和体能都可以培养,最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种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他能够保持这种心态并持续努力,未来可期。”
击剑运动近年来在中国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据统计,全国注册的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数量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近三倍,专家认为,这与中国击剑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社会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关。
自信的力量
姜鑫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新星的崛起,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和自信的故事,通过击剑,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如何独立思考,如何相信自己。
“每次比赛后,我都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姜鑫微笑着说,“不是因为奖牌,而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能够应对挑战。”
这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自信,或许正是体育教育最宝贵的价值,在一次次进攻与防守中,姜鑫瑞不仅磨练了技术,更锻造了内心,正如他所说:“剑道就像一个小人生,有进有退,有攻有守,但最重要的是永远相信自己。”
随着击剑运动在中国不断普及,越来越多像姜鑫瑞这样的青少年通过这项运动收获自信与成长,无论他们最终是否成为职业运动员,这段经历都将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帮助他们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勇敢前行。